“十三五”期间,海南在市场监管、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举措?未来将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自贸港建设呢?1月25日,列席海南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的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冀铁军做客“新海南会客厅”,介绍了相关情况。
创新商事主体“一网通办”
市场准入更加自由便利
“海南聚焦放开放活,市场准入更加自由便利。”冀铁军表示,海南上线“海南e登记”平台,创新推进商事登记“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省通办”,实现从层层审批到自主登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
主动拓展延伸服务链条,企业开办实现从串联多头办理到设立登记、公积金、社保、刻章、发票申领、银行开户集成化一件事一次办。市场主体退出更加便捷,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将简易注销公告期从20天减至7天。
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证照分离、照后减证”覆盖范围,“实行告知承诺”事项达115项,力度全国最大。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省覆盖
推动反消费欺诈的地方立法
冀铁军表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管住管好,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使监管更加科学高效。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市场监管清单管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出首次违法免罚清单和从轻减轻处罚清单,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
另外,海南首创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通过自贸港立法的形式,将企业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移出期限,由5年调整为3年,比国家规定提前2年,让企业主动修复信用,减免企业主动公示行政处罚信息义务,被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创新推出“海南e登记”平台
可有效避免“被老板”问题
对此,冀铁军表示,海南于2019年1月2日创新推出“海南e登记”,该平台对接国务院身份认证系统,对国内境内申请人进行身份认证,并实行电子签名和视频验证,强化安全性、可信性管控,有效避免冒用身份信息“被老板”问题。
自上线以来,“海南e登记”平台全省累计受理和登记商事主体50万户,效率非常高、作用也非常明显。其中,海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通办。全省有300余名注册官,对于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申请,由系统随机选派注册官办理,实现了不见面审批,有效防止权力寻租。
境外企业来琼投资更便利
冀铁军表示,按照相关业务规则,外国投资者来华设立商事主体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外国企业和其他组织需要提供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的认证文书,对外国自然人来说,应提供该国签发的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认证文件。从实践来看,各省区市登记机关更多是核查外国公民的个人护照,只要持有效护照和并且有出入境记录即可。为更好服务海南开放开发,2019年10月,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外商来琼投资提供5项便利化服务,其中一条就是简化身份证明,外国投资者只需提交护照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作出相应承诺,就认可其效力。
2020年以来,为更好便利外国投资者来琼投资兴业,海南实行了更加人性化的外商投资登记方式。创新使(领)馆认证文书容缺受理、取消视频核验环节等外资企业登记方式,解决外国企业认证难、投资难的问题。
加强与海南省商务厅、海南国际经发局的合作,对海南省商务厅、海南国际经发局、11个重点园区和各市县引进的外商投资项目或外商确有实际需求的,由属地注册官通过线下发起绿色通道,现场一对一容缺受理和办理。
“十四五”构建高水平过程监管体系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
冀铁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海南省市场监督局将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实行“一业一证”,不断深化“跨省通办”,更大力度推动“承诺即入制”落地,使海南自贸港的市场准入更加便利便捷。
其次,构建高水平过程监管体系。大力推广市场监管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为来海南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市场主体营造一个更加宽松、有序、人性化的监管环境。
另外,完善市场监管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海南经济特区立法优势,围绕市场监管领域急需的方面,陆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同时落实好公平竞争政策,为海南的各类经营者提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