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科普】热热热!夏日冰品怎么吃才安全?这份指南请收好→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7-25  打印本页
炎炎夏日

冰品堪称“续命神器”

送一勺甜蜜清凉的冰淇淋入口

凉意瞬间席卷而来

但你知道吗?

冰品可能暗藏食品安全风险哦!

如何避开风险,做到解暑不伤身?

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冰品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微生物超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对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等冷冻饮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限量作了明确要求。但实际生产生活中,生产灭菌不足、冷链反复冻融、卫生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导致冰品中的微生物超标,如果不慎食用,则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食源性疾病。

细菌“爆表”

冰品中富含糖分和水分,适宜细菌生长。当冰品在运输、贮存或销售环节中,冷库或冰柜未达到国标GB 2759-2015限定的温度要求时,或者冰品反复冻融,会给细菌“复活”和疯狂繁殖的机会,产品细菌数量猛增翻倍。

营养不足

国家标准对雪糕、冰淇淋中的乳脂含量有要求,部分生产企业还声称使用优质乳制品,但可能存在个别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用植物蛋白替代乳粉,或配方失衡导致营养缩水

安全吃冰指南

选购指南

● 看资质:认准产品包装上的“SC”生产许可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 查状态:警惕反复冻融,如出现包装破损、冰品表面或包装内出现很多粗糙的冰晶、包装纸粘在冰品上很难撕开、冰品形状扭曲变形等迹象,最好不要购买。

● 读标签:警惕“0蔗糖”陷阱,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糖”含量(低糖≤5g/100g),优先选择配料表前三位有“生牛乳、稀奶油”,且反式脂肪酸标注为“0”的产品,看到配料表中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样时需警惕。

储存指南

● 在家庭冰箱储存时,应将产品独立密封存放于冷冻室,温度≤-18℃

● 在商超或便利店,可优先拿取冰柜底层的产品(温度更稳定),尽量避免选择阳光直射的开放式冰柜中的产品。

食用指南

● 开封后应尽快食用完毕。

● 运动后立即吃冰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痉挛;正餐后立即食用可能易引发胃肠炎。

以上这份夏日安全吃冰指南

大家都get到了吗?

科学吃冰才能安全消暑哦~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